好風憑藉力瓊島帆勁揚
  ———全國黨報總編輯看海南國際旅游島採訪活動訪談
  內蒙古日報黨委書記、社長王開
  內蒙古要向海南取生態真經
  -本報記者趙優
  今天下午,站在瓊海市潭門漁港碼頭,吹著鹹鹹的海風,內蒙古日報黨委書記、社長王開顧不上拍照留念,背著手,閉著眼,感受著海南島的海洋魅力。“海南真是個好地方!”這是王開說得最多的一句話。正如王開所說,當內蒙古還是零下20℃的冰天雪地時,海南是20℃的鳥語花香;當內蒙古寒風凜冽時,海南卻瀰漫著濕潤空氣。
  “今天上午的會議上,您側身傾聽省市領導的講話,聽得特別仔細。”記者對於王開的認真勁,印象深刻。
  “我是第一次來海南,特別想多瞭解海南的一些情況。”王開告訴記者,海南和內蒙古相比,完全是兩種不一樣的生產方式和文化,“一個是海洋文化,一個是草原文化。”通過領導的介紹,他對瓊海新型城鎮化的建設感觸很深。“‘不拆房不占田不砍樹,就地實現城鎮化’,這是一個非常好的政策。”王開這樣評價瓊海的城鎮化建設:“三不”讓農民的生產生活資料得以保留,切實保護了農民的根本利益,對於社會和諧安定有著非常積極的意義。
  參觀海上民兵連後,王開的直觀感受就是震撼。“當地漁民為維護國家主權作出了巨大貢獻,他們的精神令人敬佩。”王開說,同為邊疆省份,海南和內蒙古有著共同的強烈國土意識。
  “說真的,我特別羡慕海南,有著適合一年四季旅游的自然優勢,而良好的生態保護也促進了旅游的發展。我們內蒙古在這方面有教訓,一定要向海南學習!”王開說。
  (本報博鰲1月10日電)
  河南日報副總編輯張光輝
  海南騰飛借力好資源好政策
  -本報記者趙優
  “20年過去了,海南發展太快了!”提起來到海南的感受,河南日報副總編輯張光輝感嘆道。
  1993年,張光輝第一次來到海南。“那時候,到處都是爛尾樓。”張光輝回憶道,當時的海南,交通不便,只有東線高速,沒有西線高速。
  “但是,你看現在的海南,完全換了個模樣。”在張光輝眼中,海南不僅有著無可比擬的自然風光、飛速的經濟建設,連海南人民的精氣神都不一樣了,各行各業的服務水平也越來越高。剛剛體驗了東環高鐵的方便快捷,乘務人員的彬彬有禮,張光輝對海南的發展有著更深的體會。“這些,都得益於海南的好政策。”張光輝說,從穩定房地產市場到建設國際旅游島,海南有著符合本地發展情況的好政策。海南20年的實踐發展充分證明,只要有好政策,只要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海南就能避免走彎路,就會有大發展。
  張光輝認為,海南的發展有很大優勢。一是自身的天然優勢。海南有著獨一無二的熱帶風光和氣候,大海蔚藍、森林茂密、空氣清新,讓人來了就不想走。“優質的自然條件再加上好的政策,海南的前途不可估量。”張光輝說,海南島的另一大優勢就是背靠大陸。大陸有著十幾億人口的巨大市場,這也是海南發展旅游得天獨厚的條件。“希望有越來越多的游客來海南觀光度假,相信海南一定會讓他們滿意而歸。”張光輝對海南的發展充滿了信心。
  (本報博鰲1月10日電)
  江西日報副總編輯楊惠珍
  博鰲中原鎮墟建設很有味道
  -本報記者蘇慶明
  “我有10年沒來瓊海了,儘管做好了巨變的心理準備,但這裡的變化還是讓我感到吃驚。”今日下午,在瓊海博鰲鎮充滿當地漁業印記和田園化景緻的民居前,江西日報副總編輯楊惠珍向記者感慨道,如果不是親自前來,簡直不敢相信瓊海的城鎮化做得如此出色。
  其實,在上午的全國省區市黨報總編輯夜班工作研討會上,楊惠珍就已經通過瓊海市委領導的介紹,瞭解到瓊海打造田園城市、就地城鎮化的發展模式。通過下午對博鰲、中原等風情小鎮的參觀,她更加確認了這一模式的有效性。
  “不砍樹不拆房不占田,這一模式的改造成本很低,一定很受老百姓的歡迎。”楊惠珍表示,現在各地都在推行新型城鎮化,瓊海的模式值得尊重和借鑒。
  此外,瓊海城鎮化過程中有意突出當地文化內涵也讓楊惠珍印象深刻。“城鎮化不只是現代化,不只是新樓新房,還要讓人看著心裡舒服,這就要求建設過程中保留當地的民風民俗。”
  “看到博鰲、中原的鎮墟建設,就可以感受到濃濃的風情味、文化味,特別有味道。這是瓊海做得非常有特色的地方,讓游客不僅能記住當地的表象,也能記住當地的內涵。”楊惠珍表示,江西的城鄉一體化道路,可以從瓊海學習到不少東西。
  看著海南漂亮的風景,楊惠珍不由得談起了旅游的話題。“我們從瓊海的田園城市中就可以感受到,海南的旅游資源非常好。現在‘海南國際旅游島’的稱號在江西廣為人知,很多人都熟知相關的免稅政策。”她說,海南利用好這一點,可以在“候鳥游”等方面大做文章。(本報博鰲1月10日電)
  貴州日報副總編輯張興
  瓊海就地城鎮化具有標本價值
  -本報記者符王潤
  青磚白瓦、雕花窗欞、房檐上飛翹的龍頭、屋檐下的山水畫……在博鰲小鎮,貴州日報社副總編輯張興被這個美麗的小鎮所吸引,拿著手機興奮地拍個不停。雖然來過海南很多次,但張興還是第一次如此深入地參觀瓊海,也是第一次這麼系統地瞭解這個城市的發展。
  張興告訴記者,在今天上午召開的全國省區市黨報總編輯夜班工作研討會上,瓊海市委書記符宣朝的介紹讓他瞭解到瓊海打造“田園城市”的發展模式。“我覺得這樣的發展模式對我們很有啟發。瓊海在城鎮化推進中堅持‘不砍樹、不拆房、不占田,就地城鎮化’的發展理念,這與十八大的精神與中央城鎮化工作會議提出‘慎砍樹、不填湖、少拆房’的要求是相一致的。”張興表示。
  在張興看來,貴州和海南有著互通性。“貴州也擁有很好的旅游資源,一直以來也將旅游產業作為重要產業來抓。海南重視環境保護,並且推行新型城鎮化進程,這對貴州來說是一個很好的借鑒。”
  張興認為,每個地方的發展都要根據自己的特色,大拆大建、打造大城市的方法並不適合生搬硬套。“一個地方在發展過程中要有自己的實踐模式,按照自己的資源稟賦走出具有自己特色的發展道路。而瓊海在城鎮化過程中保留當地民俗風情和自然環境,發展旅游業和新型農業,這種就地城鎮化的方式就是一個很好的途徑,具有標本價值。”張興認為,這種方式對於經濟發展相對落後的地區更具有借鑒性。
  (本報博鰲1月10日電)
  甘肅日報副總編輯鞏煒
  甘肅發展旅游要與海南切磋
  -本報記者蔡倩
  “這與我們西北風情太不一樣了!”在參觀瓊海市博鰲天堂風情小鎮、潭門漁業風情小鎮、中原南洋風情小鎮時,甘肅日報社副總編輯鞏煒不止一次地脫口而出。
  看似普通的老房子,進入後卻別有一番天地。這裡不僅有別具特色的茶座,還有安靜雅緻的書吧、綠意環繞的庭院。看似隨意擺設的老式漁具、傢具,卻顯示出小鎮生活的古樸精緻。鞏煒愜意地坐在博鰲老房子咖啡屋庭院的竹椅上,牆角垂下的一綹盛放的三角梅讓他驚艷。“這是我第一次來海南,來之前非常嚮往,來之後大開眼界。”鞏煒笑稱,來海南之前看過不少資料,在心中憧憬著海南的風情。
  “瓊海市打造的風情小鎮,讓我印象非常深刻。結合當地引人入勝的地域特色,既挖掘了旅游資源,又不砍樹不拆房不占地,實現了就地城鎮化,這在全國城鎮化的大趨勢下,非常值得推廣。”精緻的海南風情,讓鞏煒感覺不虛此行。瓊海打造田園城市,探索新型城鎮化道路,追求一種幸福的發展方式,實現綠色崛起的方式,更讓他若有所思。
  “甘肅與海南有很多的共通點。甘肅有陸上絲綢之路,海南有海上絲綢之路,這絕不是巧合。甘肅蘭州新區的經濟特區建設,有很多地方都可以參考海南特區建設的成功經驗;甘肅同樣在發展旅游業,更是要多多與海南國際旅游島交流切磋了。”鞏煒認為甘肅與海南可以相互借鑒發展經驗。
  (本報博鰲1月10日電)
  四川日報編委胡衍民
  瓊海城鎮化讓農民記得住鄉愁
  -本報記者劉笑非
  沒有竹海,沒有梯田,沒有高山,但有滿眼鬱郁蔥蔥的綠,有海風輕撫,有新鮮空氣,蜿蜒的綠道繞樹而過,景點旁還有農民在田裡勞作。同樣是田園城市,四川日報編委胡衍民眼中看到的,是與成都截然不同的瓊海。
  胡衍民告訴記者,在研討會上,瓊海市委書記符宣朝所描述的“不砍樹、不拆房、不占田,就地實現城鎮化”的發展理念,讓他印象深刻。“雖然不止一次來過海南,但初次來瓊海這座田園城市,給我的感覺是驚喜。”胡衍民說,瓊海探索出的“三不一就”城鎮化發展道路,不僅避免大興土木,避免讓農民離開熟悉的土地,而且也是與中央精神相吻合的。
  “探索城鎮化建設,瓊海走的路子與成都不同。成都周邊衛星城市的城鎮化建設,大多是將農民相對集中起來,共建共享,通過組團帶動經濟,發展一村一產業、一組一產品從而實現小城鎮化。”胡衍民感嘆,瓊海在城鎮化建設方面的努力,是讓農民不移一磚一瓦,實現經濟上、區域上的城鎮化,也解決了中國人心底那“忘不掉的鄉愁”。
  胡衍民告訴記者,在他看來,瓊海結合自身特點探索出的“三不一就”發展策略,能給許多地區的城鎮化發展提供可借鑒的真實範例,也用事實說明不是所謂城鎮化就是讓農民進城,農民在家中也能享受城鎮化的碩果。
  “良好自然環境是海南得天獨厚的優勢,走有當地特色的可持續發展道路,不大拆大建、不破壞才是當今國際旅游島發展的真經。”胡衍民說,瓊海,的確是田園城市。
  (本報博鰲1月10日電)
  南方日報主任編輯練學華
  充分運用新媒體傳播海南聲音
  -本報記者符王潤
  “在廣州住久了,覺得大城市好悶,空氣也不好。這回來海南,我要深呼吸,洗洗肺,排除體內的廢氣!”今天下午,漫步於瓊海潭門小鎮乾凈的主幹道上,南方日報社主任編輯練學華深深吸了一口氣,笑著說。
  十幾年前,練學華因出差來過一次海南,卻因為行程太緊,沒有好好逛逛海南。這次,通過深入參觀,練學華得以體驗海南的真正風情。雖然練學華沒有來過博鰲,但是他對這個小鎮並不陌生。“每年的博鰲亞洲論壇年會,我們報社都會派記者來採訪。會議期間有大量的報道,我都處理過這些稿子,因此對博鰲的最新情況也比較瞭解。”在博鰲參觀時,練學華告訴記者。
  在潭門參觀時,當聽說小鎮在完成立面改造後,沿街鋪面的租金由原來的每月五六百元上漲到每月五六千元時,練學華用濃重的廣東客家口音開玩笑道:“那這裡的百姓不是開心死了?”在練學華看來,瓊海的城鎮化道路既保留了當地特色,也讓農民在新業態中實現了增收,“如果在城鎮化進程中大拆大建,將農民們趕上樓,讓農民失去生活來源,反倒會挑起新的矛盾。而瓊海的模式是一條非常好的城鎮化新路子。這裡的農民非常幸福,不但不用搬遷,還可以享受到這麼好的生活環境,安居樂業。”
  對於媒體如何發揮在國際旅游島推介中的作用,老媒體人練學華也與記者分享了自己的看法———要充分運用新媒體推介國際旅游島。練學華認為,如何影響到具有更強消費傾向的年輕人,新媒體將發揮很大的作用。
  (本報博鰲1月10日電)
  山西日報編輯、要聞組組長常慧忠
  博鰲文化底蘊值得細細品味
  -本報記者劉笑非
  “生態好、空氣好、環境好、氣候好。”第一次來海南的山西日報要聞組組長常慧忠穿著短袖上衣站在萬泉河畔,在人群中顯得格外惹眼,連說的4個“好”字也是他此時心裡最真切的感受。
  常慧忠笑著告訴記者,臨行前他專門查了天氣預報,20多℃的氣溫讓他有理由帶上短袖。行走在博鰲風情小鎮上,這個馳名中外的小鎮讓他驚喜,南洋風情的立面改造,將他帶回到那個下南洋的時代。
  “山西也是旅游大省,人文自然景觀豐富。這次來海南,本是抱著一睹熱帶風光的想法,但一個下午游覽下來,博鰲、潭門、中原3個文化風情小鎮真讓我對海南有了全新的認識。”常慧忠說,印象中的博鰲,是發出亞洲聲音的博鰲亞洲論壇所在,沒想到隱藏在這面“大旗”後的文化底蘊同樣值得人細細品味。
  與記者走在萬泉河畔,常慧忠說:“說實話,以前只知道博鰲鎮,瓊海市確實知之甚少。這次走了一趟,看到瓊海優美的自然環境和豐富的旅游資源,我們媒體人有義務把這座美麗的城市推介給大家。”
  在他看來,許多外地人知道博鰲卻不一定認識瓊海。但博鰲是一個國際化平臺,更多人可以通過博鰲來認識瓊海。“這麼好的平臺再加以利用,一定會助推瓊海旅游大飛躍。如今‘田園城市、幸福瓊海’的口號正在逐漸傳播擴散,瓊海的旅游未來必定大有可為。這次來海南,收穫太大了!”常慧忠興奮地說。
  (本報博鰲1月10日電)
  本版圖片均由本報記者張傑李英挺攝  (原標題:全國黨報總編輯訪談:好風憑藉力 瓊島帆勁揚)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hnbybhz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